第七节 失眠病人的护理
来源: | 作者:xsl2002 | 发布时间: 2020-04-30 | 1269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九章 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有多种形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再睡困难、醒后不适或疲乏感,或白天困倦。

一、病因

1.急性应激:主要有一过性兴奋、思虑、精神紧张、近期居丧、躯体不适,及睡眠环境改变、时差反应等。常引起一过性或短期失眠,若得不到及时调整,失眠持续1个月以上就转变为慢性失眠。

2.药物:兴奋性药物可引起失眠,如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可卡因、皮质激素和抗震颤麻痹药。

3.心理性失眠:是由于过度的睡眠防御性思维造成的,常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入睡困难,担忧,以致思虑过度、兴奋不安或焦虑烦恼。

二、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类药物的应用:苯二氮类药物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焦虑药物。

①氯氮(利眠宁):为该类药物中较老的药物,抗焦虑作用弱,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②地西泮:该药在非精神科专业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具有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

③艾司唑仑:具有较强的抗焦虑、镇静催眠和较弱的骨骼肌松弛作用,诱导入睡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嗜睡、头昏等副作用很轻。

 (2)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药物。

2.非药物治疗

失眠症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包括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失眠的行为治疗、放松训练、认知治疗等。对失眠症治疗的总原则是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之间,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单一治疗和复合治疗之间,首先选用单一治疗。